“北京、天津有大量產業向外疏解的需求,渤海新區應考慮與京津錯位發展,發揮高鐵、高速、港口的各自優勢,承接唐山架子管產業轉移,培育產業集群。”張國華認為,包括黃驊港在內的沿海港口建設,均應走****化、差異化、錯位競爭的道路。通過改革、創新、資源整合、技術進步等舉措,使得港口運營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、更具發展后勁。
對于滄州渤海新區來講,一方面應在消化基建、這些過剩產能方面進行努力,承接一些,轉移出口一些,另一方面更需在產業升級、高端產業的出口等方面實現突破。去年,交通運輸部出臺《關于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以加快轉變港口發展方式為主線,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、配置合理、綠色安全、高效便捷、發展有序的現代港口服務體系。這也為臨港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“要牢牢把握住這些戰略機遇,必須對自身做的產業有比較全面的了解。”侯永志表示,首先,要在盡可能占有充分信息的基礎上匯聚各方智慧,做出有前瞻性的產業發展規劃;第二,要用開放、動態的思維,瞄準疊加戰略的現實和潛在市場需求,選擇好產業類型;第三,要用前瞻的思維選擇產業組織模式;第四,要主動參與全球經濟。如香港和記黃埔、半島東方、美國裝卸服務等6家公司占全球港口集裝箱處理量40%以上,其中和記黃埔在全球目前擁有29個港口。這些都是我國臨港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。